3 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中应用的制约因素 虽然汽车业用镁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还相当有限。目前,汽车制造的主要材料仍然是钢,其次是铝。导致镁合金应用受到制约的因素如下。 a.镁合金自身的某些性能不够好,如耐腐蚀性和高温蠕变性等。 b.镁合金的低温工作能力及屈服极限有限,镁合金加工需要加温,成形工艺复杂,且需要较为严格的安全措施,其制造和再生的工艺性都不如铝,因此它在汽车上的利用价值没有铝高。 c.镁合金的品种规格有限,汽车用的镁合金品种及牌号不多,尤其是板材与型材缺乏。高性能的镁合金其研究开发的成本极高,而且镁合金的基础数据积累不够,缺少统一的检测标准和系统的力学性能测试,在腐蚀、热膨胀及模具设计等方面的数据也不足,因而增加了零件设计的难度,并导致成本增加。 d.镁合金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因素之一。镁合金加工成本和能耗都很大,且在冶炼时使用SF6气体保护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是CO2产生温室效应的24900倍,环境污染严重,因而制约了它的应用。但该材料在回收过程中能耗较小,如果充分回收各种切削和报废件,可减少能耗。 利用“生命周期评估”理论对镁零件从原材料生产到汽车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后发现,镁所占比重较大的汽车使用初始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然而因镁的密度小,大幅减轻汽车的质量,使油耗更小,当行驶里程超过4万km以后,它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一般汽车行驶里程都将超过10万km,因而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镁合金是绿色环保材料,是汽车减重最具潜力的轻质材料之一。 4 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产品市场迅速壮大。镁合金作为21世纪令人瞩目的绿色工程材料,成为各国企业投资和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供应商投资开发的着眼点之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汽车产品的结构调整,低排放、低污染、节能的绿色环保汽车逐渐成为主旋律。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镁合金除了在目前的应用领域(如车轮、发动机气缸盖及进气管、变速器等)继续改善其性能并拓展其在不同轿车车型中的应用之外,在一些大型铸件上,也将拓展其应用范围,如顶盖、发动机罩盖、后备箱盖、内门板及框架、仪表板等。目的是不仅减轻质量,而且可以使几个零部件优化设计成一个镁合金铸件,节省加工工具的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因此为镁合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外,其他的需要安全及高断裂韧性的零部件,如座椅框架、转向柱、车身保护板、散热器格栅加强板、副车架及一些车身结构支撑件等,也将成为镁合金正在并将继续深入拓展应用的领域。 为推动镁合金的开发应用,结合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国家层面上也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欧洲推出了汽车燃油油耗标准,日本在环境法规建设方面制定了家电回收法等。这些法规与标准既保障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又有利于促进镁合金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中国也推行欧洲III号汽车排放标准,同时制定“家电回收法规”等,这些环保政策的实行,无疑将对机动车的减重降耗、减少废气排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有力地促进镁合金材料开发应用,形成法规驱动机制。 未来几年,镁消费将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西方国家对镁的消费量仍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到2010年镁消费量有望超过65万t。从地区发展来看,亚洲、欧洲将是镁消费增长较快的区域,特别是亚洲,在中国30%左右高增长速度的带动下,亚洲将成为全球镁消费最大的地区。从行业来看,压铸行业将是镁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如果以年均增长率10%计算,2010年,该领域的镁消费量将超过25万t。如果镁压铸件能大量应用于汽车,则该数字将非常可观。 5 结束语 虽然镁合金用于汽车零件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镁合金具有其他材料无可替代的密度和比强度、比刚度优势,具有优异的回收再利用性,以及良好的铸造及尺寸稳定性、抗振阻尼特性等,是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替代钢材、铝材、塑料复合材料的理想和首选的材料。我国镁资源蕴藏丰富,适于大力发展镁合金产业。依据目前镁合金在汽车中应用开发情况,镁合金材料势必将形成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