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资讯
资源
方案
论坛
BBS
汽车碳中和
百科
文章
帖子
日志
用户
忘记密码?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陆
注册
客服
在线咨询
在线时间:9:00~18:00
固定电话:0551-63857995
值班热线:17756072694
微信
返回顶部
轻量化技术动态
轻量化企业动态
轻量化专家访谈
轻量化会议会展
汽车轻量化公司
汽车轻量化图书
汽车轻量化专利
汽车轻量化专家
乘用车轻量化
商用车轻量化
新能源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材料
汽车轻量化设计
车身轻量化技术
轻量化定义
轻量化路径
轻量化与安全
汽车轻量化在线
›
首页
›
行业资讯
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自主量产扩产
qccl
2022-5-12 10:09
29
0
来自: 长江日报
简介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营,广东茫洲岛5G氢能智慧海岛创新示范点——氢能发电站上个月正式交付运营,该项目技术核心是燃料电池系统,采用的是武汉众宇动力C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为通信基站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不仅发电 ...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营,广东茫洲岛5G氢能智慧海岛创新示范点——氢能发电站上个月正式交付运营,该项目技术核心是燃料
电池
系统,采用的是武汉众宇动力C系列燃料
电池
系统,为通信基站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不仅发电成本降低,而且噪音低、无污染。
随着氢燃料
电池
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在武汉经开区实现自主量产扩产。
今年一季度,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963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武汉经开区挂牌的106M1地块,拟投资2亿元自建厂房,将膜电极的产能扩大5—10倍,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基地。“拿地后准备建设1万平方米的厂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0万—2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投产。”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说。
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由深圳雄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雄韬氢能武汉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正在按计划加速推进,将新增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线,完全达产后年产电堆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武汉雄韬氢雄达成产销6000万元订单,已提前完成全年产销目标的50%。”雄韬氢雄华中营销部副总经理李维说。
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该产线的投产改变了国内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根据规划,到2024年前,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将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这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应用,接到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说。
作为武汉氢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中国车谷氢能产业链“链条很长”,不仅集聚东风公司、国电投、武汉理工、众宇动力、雄韬氢雄等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氢能头部企业,而且涵盖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到氢能整车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还包括下游加氢站建设。
早在2019年,湖北首个固定式加氢站已经在武汉经开区投用,设计日供氢能力1000公斤,三分钟左右可以为一辆氢动力公交车加满氢气;2021年,全省首座固定式“四位一体”加氢加油站在军山新城建成,建有两座加氢岛,日加氢量可达950公斤。
与此同时,中国车谷也在积极探索氢能多元应用场景。从三年前开始,全市最大规模的氢能源公交车已经在武汉经开区示范运营,涉及区内5条公交线路,共有21辆氢能公交车上线行驶,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50万公里;搭载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系统的320辆氢能汽车已经在全国投入运营,3年行驶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00万公斤。
收藏
分享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自主量产扩产
相关阅读
•
《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报告
•
“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下,立中集团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
此篇文章已有
0
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分类
行业资讯
汽车轻量化产业资源库
benchmark与研发大数据
汽车轻量化奖评选
轻量化概念
精彩阅读
<
>
精选资讯
推荐资讯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