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51,]而作为被《中国制造2025》划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轻量化可以有效实现燃油消耗降低和排放减少,帮助主机厂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color=rgb(51,][/url] [color=rgb(51,]三大方面十二维度 构造重量目标评价体系 [color=rgb(51,][url=http://file.elecfans.com/web1/M00/9B/DB/o4YBAF0liMCAVI6BAAFkEcwCDyQ868.jpg] [color=rgb(51,]紧接着,他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整车减重绝对不是简单的零部件减重,而是整体正向设计的开发。”曹渡基于全新“整车重量目标轻量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从整车轻量化评估、子系统轻量化评估、性能相关性评估3大方面,对新开发车型重量进行轻量化水平或竞争力的评价,最终推荐复合项目定位的整车重量目标。他表示,整车重量、子系统重量和性能相关性加起来等于整车重量,其中囊括了12个维度:① 整车轻量化评估有5个指标:整车名义密度、车型换代轻量化率、整车轻量化指数、整车定义对重量的影响、整体新材料应用水平;② 子系统轻量化评估有2个指标:子系统轻量化系数、子系统重量占比率;③ 性能相关性评估有5个指标:油耗/电池能耗相关性、制动距离相关性评价、加属性相关性评价、碰撞安全相关性和成本相关性评价。 [color=rgb(51,]“目前整车厂在制定车型的重量目标时并不科学和系统,这同时影响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曹渡表示。他指出,轻量化做到一定程度时,成本是会增加的。“通过成本模型对比,如轻量化与里程数、油价、附加费用等的关系,在零部件做出来以后,通过对比每kg零部件的成本,可以知道各种工艺涉及到的材料的性价比,从而决定我们用哪些工艺技术。”从材料和零部件价格趋势来看,曹渡认为随着轻量化、模块化技术逐步成熟并规模化应用之后,其最终综合成本必将大幅度降低。他强调,“主机厂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材料的成本是在逐年下降的。一般开发的车型要等3年后才能量产,一定要把这点考虑进去,3年内可应用的轻量化技术,成本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是公司轻量化战略规划的要求。”他真切地表示,整车重量一定要结合战略目标要求,按照上述技术路线和方法,多维度平衡综合考虑才可能得到合理的目标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