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后就可以查看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摘要:阐述亚星客车集团特种车辆厂 车身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简要介绍焊、涂、总装生产线的工艺特点和工艺过程。
关键词:客车生产线布置技术改造工艺 江苏亚星客车集团特种车辆厂是亚星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承担着客车车身的制造、改装等任务。但该厂现有车身生产工艺落后、厂房简陋、设备陈旧,缺少生产客车的先进、关键设备。为增强亚星客车集团发展后劲,提高特种车辆厂工艺水平,适应产品多品种、高质量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亚星客车集团决定对特种车辆厂的客车生产线进行综合改造,包括客车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及辅助设施的改造,形成一个完整、先进的客车制造企业,使其具有生产国际90 年代水平的6~ 9 m 中、轻型客车的生产能力。 1总体原则 (1) 根据集团公司规划要求,特种车辆厂车身部分的技术改造,属就地改造性质,立足于原有厂房,以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质量为目的。资金投向主要用于提高工艺装备的水平,采用成熟先进的工艺,增加先进可靠的生产设备。通过改造,使得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的工艺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十年不落后。 (2) 本次改造在满足物流顺畅、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妥善处理好厂区内与厂区外动力入口衔接问题,尽量满足消防及有关设计规范。 (3) 本项目主要承担JS6820、JS6701、JS6601、JS6761、JS6705 等6~ 9 m 中、轻型客车车身制造。工作制度为全年工作250 天,每天8 小时。生产纲领:焊装、总装生产线为单班3 000 辆ö年;涂装生产线为双班4 000 辆/年。 2总布置 2.1平面总布置 (1) 根据总体原则,焊装及涂装车间仍布置在原有厂房内,厂房只进行少量必要的改造。由于总装车间原有厂房条件较差,决定改建。空压站、氧气站等部分辅助厂房仍保留。油漆库、锅炉房等部分辅助厂房将重建。 (2) 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自北向南布置,而生产所需的电力、水、蒸气、压缩空气等能源设施均布置在生产线周围。 (3) 改造后,原主厂区将主要用于焊、涂、总装车间,北侧是 底盘调试,南侧利用原玩具厂改造,主要布置车身检测线及各类仓库。
(4) 改造后的主要生产线的面积为焊装:5290m2,涂装:5200m2,总装:3120m2。 2.2物流 焊装生产线上采用工艺小车移位,转盘换向,白车身安放在工艺小车上,沿轨道推向涂装生产线,或用行车移至停放工位。涂装生产线工序间移位采用地轨行车,上面漆生产线采用转盘换向。涂装完成后沿轨道将带有工艺小车的车身推至总装生产线。总装扣合采用行车吊运转向,生产线采用人工进行工序间的移位。工艺小车在总装生产线下线后,沿轨道推出总装车间,用铲车移位至焊装车间或工艺小车存放地。调试好的底盘由北向南拖至总装车间上线扣合。装配好的客车在调整工段进行调试、补漆。 3工艺 3.1焊接车间工艺 3.1.1主要工艺特点 (1) 根据生产纲领和厂房条件,焊装车间在南北两个厂房内布置两条主生产线,北厂房组焊8~ 9 m车身,南厂房组焊6~ 8m 车身。每条线设8 个工位,生产形式为间歇式流水作业,生产节拍为80 m in/辆。南北两个厂房连跨区内布置一条特种车生产或临时车辆存放辅线。 (2) 两条主生产线第一工位均布置了骨架六大片合装设备,该设备采用大连奥托公司的成熟产品,夹具调整、更换方便,能适应不同产品的混线生产,性能可靠。该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车身骨架的组装、焊接精确度及生产效率。 (3) 顶盖蒙皮的焊接采用低位作业形式,该设备由我厂自行设计制造,蒙皮张拉和夹紧为液压驱动,焊接采用电阻焊和CO2 焊混合形式,电气系统采用PC 可编程伺服控制系统,设备的运行实现了自动控制。该设备的使用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4) 车身侧围蒙皮采用在主线上直接张拉焊接,蒙皮张拉采用大连奥托公司的液压张拉专用设备。该设备能够满足各种车型的蒙皮张拉要求,蒙皮的夹紧、推靠、高度调整、拉伸等动作都是由液压或电驱动来实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蒙皮与骨架焊接采用单面双点电阻焊工艺,保证车身的焊接质量,提高了工艺水平。 |